學會名稱意義

淨者,清淨無垢也,薈者,文藝薈萃也。
淨薈,乃以文化藝術弘揚正信佛教淨土。
淨土是清淨的地方,淨有眾生的清淨和世界的清淨两方面。
《阿含經》:「心清淨故,眾生清淨。」
《維摩經》:「随其心淨,則佛土淨。」


宗旨

「淨薈」以藝術為助緣,依照佛教淨土的正信義理,引領大眾,通過聞思修的學習,培養正知正見,成就福慧,普利有情。

純淨目標

  1. 以藝術說法,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個淨化心靈的修行道場。文藝形式豐富和多樣化的魅力,能親切、直接和活潑地引領大衆趣向佛法的正知正見。
  2. 以修持為本,開啟戒定慧三學,讓修行者契理契機,輕安自在,排解煩惱。
  3. 以淨土利生,清淨莊嚴的淨土世界,為眾生展現理想之修行境地,依止佛菩薩大智大悲的精神,自利利他,服務社會。

淨薈背景

佛土之多,超乎想像。經典上說有一位法藏比丘攝二十一倶胝莊嚴殊勝佛土(約合二百十一億),然後化成一個設計超越的極樂淨土,為普遍希望提升生命質素和層次的大眾,提供一個巧妙、完美、優勝的處所,使大家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身、心、善性、覺性均得以提升,從而悟達生命的最真實境界。

在淨土之中,用以提升生命的元素十分多元化,這些元素包括有淨土的環境設計、樓閣結構、花草水池、樹木雀鳥、衣著飲食、用具器皿、樂器妙音等,而這些元素中,無不蘊含著極具欣賞的藝術層面和值得我們深思探索的內涵,而每一個元素之間,均存在著一個基本的共通點,就是在於能令人身心適悅而不貪著的同時,最終能令生命獲得不可思議的提升。

我們是「佛教法相學會」成立的《佛經選要》讀書會中「淨土組」之成員,有幸獲得導師陳雁姿博士的邀請,由組長藝術家吳炫樺女仕為主導,配合教育界人士黃廣昌老師,以及幾位佛學班講師組員,共同以藝術及教育性質為媒介,設計一個有穏定持續性、富時代藝術文化氣息、含高質素師資、及具教育發展意義的多元化淨土弘揚發展計劃,以本地及各國藝術文化交流及講座為輔助途徑,實行以身心適悅的多種淨土元素,舉辦各項展覽、學界交流、講座教班、及實用工作坊等,藉由聯繫藝術界與教育界的動力,加上弘揚淨土的廣大願力,發揮無限的可能性,以此達到淨化人心及淨土弘揚的目標。

由於淨土元素均有適悅人意的特質,而人的心意亦可謂是多元而變化的,因此淨土的各種元素亦應隨著人的心意變化而添上姿彩,在不同的階段,展現出一個以新世代共同的觸覺來配合適悅人意和提升身心發展的面貌。我們深信淨土的面貌,並非單純停留在一個時代或一個單一文化的意識形態上,而是隨著眾人的共識運轉成眾多新穎、明麗而富現代色彩的境相。唯一不變的是其義理本身,因此在義理保持純一的大原則下,所展現的面貎應是靈動、活潑和多姿的,而這也是一切法唯心所現的一種共識的表現,亦正好給我們的弘法理念和計劃帶來開展和持續性發展的多元空間,亦能配合成各方面實務的運作。有關這個持續性計劃的具體發展方向(重點簡介)如下:

「淨薈」以藝術為助緣,依照佛教淨土的正信義理,引領大眾
通過聞思修的學習,培養正知正見,成就福慧,普利有情。